夏秋之交如何预防传染病?
秋季天气忽冷忽热,温度变化较大。季节交替的时候,成人身体调节尚能顺应天气的变化,可是孩子们的体温调节中枢就弱一些了,于是每年的季节交替时节便成了传染病的高发时期,其中呼吸道传染病占了绝大多数。俗话说的好,防患才能未然,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何预防传染病吧!
1、经常开窗。注意室内经常开窗通风,让室内的空气流动起来,有利于驱散病毒,保持空气流通新鲜,减少患病的机会;同时减少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因为那里是病菌集聚的地方。
2、勤洗手。由于病菌传播的主要途径除了空气,还有手的接触,所以小朋友们要经常洗手,不用手去摸自己的鼻腔、眼睛,也不要乱摸公共场所的东西。
3、多喝水。喝水有利于除燥,还可以减少病毒的数量,有利于体内毒素的排泄,净化体内环境。
4、适当锻炼。锻炼身体可增加血液循环,提高皮肤调节温度的能力,维护淋巴系统的功能,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因此,小朋友每天要按时参加幼儿园晨间锻炼,多接触阳光和新鲜空气;双休日家长可带孩子到公园、田野跑步、爬山;但要注意避免到人群拥挤、空气污浊的地方锻炼。
5、平衡营养。要想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合理、均衡营养非常重要。不论是荤菜还是素菜,小朋友每天都要吃,尤其要多吃含有大量维生素、矿物质和增强免疫力的食物,如胡萝卜、豆制品、牛奶、鱼虾、水果等;适当搭配粗粮和杂粮,避免高糖分、高脂肪和油炸食品。
6、保证睡眠。小朋友在睡觉的过程中能分泌大量的生长激素,可促进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免疫反应。小朋友每天晚上睡眠时间应保证10小时左右。
7、免疫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水痘,流脑,麻疹等都有相应的有效疫苗进行接种。有时主动预防还是一种省时省事的好方法哦!
下面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它们吧:
流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热起病,多数伴一侧或双侧腮腺非化脓性肿痛,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扩大,边缘不清、触之弹性、皮肤不红,有灼热感、张口咀嚼时疼痛加重。
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往往先出疹或出疹同时伴发热,皮疹为小红丘疹,1—2天变成疱疹,疱桨黄色透明,然后干瘪结痂,皮疹相继分批出现。
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皮肤粘膜瘀斑点、瘀斑及颈项强直刺激征。
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临床以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麻疹粘膜斑及全身皮肤出现斑丘疹为特征。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1-3天,主要表现为高热、寒战、头痛、肌痛、全身不适。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临床表现以发热,同时在口腔、手足、臀部出现皮疹,或出现口腔粘膜疱疹。
如果您发现孩子有发热,并且皮肤有出疹现象,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利于医生尽早诊断、治疗和隔离,防止传染病的流行。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