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实施方案
《生活教育视域下幼儿美工游戏活动的实践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苏州工业园区斜塘街道星湖幼儿园 执笔:田雅芸
一、课题的提出
在中国的教育研究历史中,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念对于我们的教育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主张,教育应该密切贴近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而非机械地进行知识的灌输。他所倡导的教育,强调生活中的实践,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主动地学习和探索。《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艺术领域的“内容与要求”中明确指出:应“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艺术领域的导言中也着重指出:“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这就告诉我们,在生活教育视域下开展幼儿美工活动,可以让幼儿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最大限度地唤起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并以自己喜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和想象,从而使他们加深对生活的理解,拓展生活的经验,体验生活的乐趣,并在不同的审美水平上获得适合自己需要的发展。对于幼儿教育而言,其教育目标不仅在于知识的获取,更在于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促进其对生活的理解和认知。在这个视角下,美工游戏活动作为一种富有创造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其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美工游戏活动往往被割裂于生活教育之外,变成了一种孤立的、技能导向的教学活动,忽视了其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中的重要角色。鉴于此,我们提出了“生活教育视域下幼儿美工游戏活动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
我园曾承担过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基于地域特色资源构建美术特色课程的实践研究》、苏州市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课题《基于幼儿生活化美术活动的实践与研究》、苏州市教育科研“十三•五”科研课题《根植水乡立足创意的幼儿美术活动的实践研究》及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乡土资源开发的幼儿美术造型能力培育实践研究》的研究任务,在研究中我们在探究让幼儿联系生活经验进行美术欣赏和创作活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和理性认识,还积累了一定的美术资源。这就为我园进行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良好又坚实的基础。
这个课题的研究旨在梳理和探索美工游戏活动如何能更好地与“生活教育”理念相融合,让美工游戏活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引导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能学习到美术的技能,更能体验生活,理解生活,学会生活。这种研究旨在回应当前幼儿教育实践中的问题,进一步推动幼儿教育的发展,使之更加符合生活教育的理念。
这个课题的提出和研究,不仅能为我们的幼儿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方法支持,也有利于我们深化对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的理解和应用,进一步推动我国幼儿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二、概念的界定
1.生活教育:源自于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育理念,主张教育应当贴近生活,倡导在实际生活中进行教育,让学生在参与和体验的过程中自主学习,从而实现知识和生活的高度融合。生活教育注重个体的全面发展,特别强调实践、体验和参与,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性。
2.美工游戏活动:在本课题中,美工游戏活动被定义为一种以艺术创作为核心的活动,包括但不限于绘画、雕塑、拼贴等。其核心在于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幼儿自主地运用美术工具进行创作,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同时,此类活动也作为生活教育的一种方式,帮助幼儿在参与和创作中理解生活中的一些基本规则,提高他们对生活的感知和理解,培养他们的生活技能和社会适应性。
3.生活教育视域下幼儿美工游戏活动的创设及实施研究:这是本课题的核心研究内容,意指将生活教育理念贯穿于美工游戏活动的创设和实施过程中。具体而言,我们会在美工游戏活动设计中引入生活元素,使活动内容紧贴幼儿的生活实际,从而促进幼儿在生活化的美工游戏中,主动探索、实践、创新,形成对生活的深层认知和理解,同时培养他们的艺术创作能力和审美情趣。该理念提倡教育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强调教育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主张以生活为教育内容,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三、理论假设和依据
1.理论假设一:生活教育视域下的美工游戏活动可以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依据: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强调了教育活动应贴近生活、从生活中来,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主动学习和理解生活。在这个视域下,美工游戏活动不再仅是一种技能训练,而是生活的体验和表达的方式。通过各种美术创作,幼儿可以深入地观察和理解生活,以独特的视角和方式表达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这将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2.理论假设二:生活教育视域下的美工游戏活动可以提升幼儿的生活技能和社会适应性。
依据:在生活教育视域下,美工游戏活动成为了幼儿接触和了解生活的一个重要窗口。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仅可以学习到具体的生活技能,如使用各种工具和材料,同时也可以学习到生活中的规则和道理,如分享、合作、尊重他人等。这样的活动有助于提升他们的生活技能,也有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
3.理论假设三:通过科学的创设和实施,生活教育视域下的美工游戏活动可以成为推动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
依据:在生活教育视域下,美工游戏活动的创设和实施应当以幼儿的需求为导向,注重活动的实践性和趣味性,强调活动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可以全面地发展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创造力、手动能力、社交能力等,这有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同时,这样的活动也可以增强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形成终身学习的基础。
四、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结合生活教育视域,对美工游戏活动进行全新的解读和定位。不再将美工游戏活动看作是孤立的技能训练,而是将其视为一种生活体验和表达的方式,让幼儿在美工游戏活动中学习生活、体验生活、表达生活,从而更好地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在活动的创设和实施上,强调活动的实践性和趣味性,以及活动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这是对传统美工游戏活动的一种重要的拓展和深化,有助于提升活动的有效性,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从理论到实践,全面地研究和探索生活教育视域下美工游戏活动的创设和实施,这对于推进幼儿美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升幼儿园美术教育的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五、主要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生活教育视域下的美工游戏活动,让幼儿能更深入地体验和理解生活,提升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以及生活技能和社会适应性。同时,希望能通过活动的实施,培养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形成对学习的兴趣和热爱,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让教师理解和掌握生活教育视域下的美工游戏活动的创设和实施的理念和方法,提升他们的教学设计和组织能力,从而能更好地指导和引导幼儿进行美工游戏活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3.在理论和实践上推进幼儿美术教育的改革,探索一种新的、以生活教育视域为基础的美工游戏活动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应注重活动的实践性和趣味性,以及活动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以此提升幼儿美术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二)研究内容
子课题一:生活教育视域下幼儿美工游戏活动教育价值的研究
研究要点:
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梳理有关美工游戏教育价值的已有研究成果,为课题开展提供理论支持;通过课程观察、案例跟踪等方式,全面分析生活教育视域下的美工游戏活动对幼儿理解认知、视觉发展、动手能力、美工技能、行为习惯、审美情趣、创新思维等方面的影响,充分挖掘美工游戏在幼儿发展过程中教育价值,为课题开展提供可行性分析。
子课题二:生活教育视域下幼儿美工游戏活动开发建构的研究
研究要点:
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为核心,结合园所美育资源,基于幼儿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开发各年龄段生活教育视域下幼儿美工游戏活动主题;将美工游戏与幼儿生活相结合,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感知美、表现美、创造美,进一步发挥美工游戏的实际价值,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子课题三:生活教育视域下幼儿美工游戏活动实施路径的研究
研究要点:
挖掘生活教育视域下幼儿美工游戏活动的实施路径,通过创设多元环境,将生活教育理念与幼儿园环境有机结合;投放多样化材料,探讨生活材料在幼儿美工游戏中的运用;提供多形式的幼儿展示平台,在师幼、幼幼互动中,自主分享创作过程和创作成果;整合园所周边社区资源,发挥家长和社区的教育力量等方法,进一步提高幼儿美工游戏活动的质量与成效。
子课题四:生活教育视域下幼儿美工游戏活动案例评价的研究
研究要点:
结合《纲要》《指南》等相关文件精神,根据各年龄段幼儿能力水平发展特点和关键经验,制定一套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的幼儿园本化美工游戏评价指标与方法;通过对个体及群体的跟踪记录,收集案例,在尊重和理解幼儿的基础上进行评价,将评价结果进行数字化分析;建立评价反馈机制,运用评价结果来改进美工游戏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提升幼儿的学习效果,让评价结果转化为幼儿的学习动力和创作灵感。
六、课题研究方法和对象
(一)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本课题首先将通过搜集和分析相关文献,全面理解和掌握生活教育理论,美工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以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同时,借助文献分析法,我们可以整理和归纳以往研究的经验和问题,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2.调查研究法:我们将以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收集幼儿园老师、幼儿和家长对美工游戏活动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实际操作中的问题和困难,以及各方面的需求和期望。
3.行动研究法:课题组将设计并实施一系列的美工游戏活动,实时观察和记录幼儿的反应和表现,以及活动的效果。在反复的实践和反思中,我们可以不断调整和改善活动方案,使之更好地适应幼儿的需求和发展。
4.观察法:通过对幼儿参与美工游戏活动的直接观察,我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他们在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包括他们对材料的探索、对任务的理解和处理,以及他们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等。
5.案例分析法: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我们将挑选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以期更深入地理解幼儿在美工游戏活动中的学习过程和结果,以及生活教育理念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效果。
(二)研究对象:
幼儿园小、中、大班全体幼儿
七、研究实施步骤
(一)研究思路
首先,对于幼儿美工游戏的创设与实施,我们将紧扣生活教育的视角,力求在活动设计、环境布置、材料选择等方面体现出实际生活情境的融入。我们将以生活为基础,通过游戏的方式,促使幼儿在亲手制作中提高审美意识,同时增强生活技能。
其次,我们将实施迭代式的教学改进。这意味着在每次活动实施后,我们将及时反思和总结,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修正并改进下一次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我们不只是重视活动的结果,更注重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参与度和体验。
再次,我们将进行连续性的观察和记录,持续追踪幼儿在美工游戏中的表现与变化,关注他们在操作中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倾听他们对于自己作品的描述和感受。
最后,我们将积极与幼儿、家长以及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和反馈,旨在建立一个开放、共享和协作的研究氛围。我们期待通过团队的力量,共同推动美工游戏活动在幼儿园的深入实施,以达成研究目标。
(二)研究过程:(2023.9——2026.9)
1.前期准备阶段 (2023.9——2023.12)
(1)深入理解生活教育理念,广泛搜集与幼儿美工游戏活动相关的理论及案例,明确本课题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2)精心选择和准备美工活动所需的各类材料,创设符合生活教育理念的美工活动环境,以鼓励幼儿充分发挥创新和想象力。
(3)组织专业培训,使教师充分理解并掌握生活教育理念及美工活动的组织和引导方法,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2.实施阶段 (2023.12——2025.12)
第一阶段(2023.12——2024.11)
(1)美工游戏活动实施:根据预设计划进行活动,教师以引导者的角色参与,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自主学习和探索。
(2)对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系统性的观察和记录,重点关注幼儿的参与情况,创新表现,以及活动对幼儿生活技能和审美能力的影响。
(3)分析观察记录,整理幼儿,家长和教师的反馈,根据反馈信息调整活动设计。
中期汇报阶段(2024.12)
汇总分析第一阶段的活动实施情况和研究数据,形成中期研究报告,进行课题中期汇报。
第二阶段(2025.1——2025.12)
(1)按照调整后的活动设计继续实施活动,重复第一阶段的观察记录和反馈调整过程。
(2)对所有活动进行系统的记录和数据收集,包括幼儿的作品,教师的观察记录,家长和幼儿的反馈等。
3.结题鉴定阶段(2026.1——2026.9)
(1)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度分析,从中发现和总结美工游戏活动在生活教育视域下的实施效果和存在问题。
(2)撰写详细的结题报告,报告中要详尽地记录整个研究过程,明确分析结果,并给出建设性的建议。
(3)邀请教育专家进行结题评审,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对研究成果进行深度反思和改进。
(4)根据专家评审结果,对课题研究进行总结,对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为未来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提供参考。
八、预期研究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报告:通过深入的文献调研和实地研究,将撰写出一份详实的研究报告,系统地记录和总结研究过程,详细分析研究结果,阐述活动设计的理念和技巧,以及活动对幼儿能力发展的影响。
2.生活教育视域下美工游戏活动资源包:开发各年龄段生活教育视域下幼儿美工游戏活动主题,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形成资源包,包括主题计划,图片资源、文字资源、视频资源、活动设计、方案报道等。
3.生活教育视域下美工游戏环境集锦:在创设美工游戏环境的过程中,探索以生活教育为视域下美工游戏环境创设的原则和方法,精选一些生活化、艺术化、互动性强游戏环境,编制盛环境集锦,以图片形式展示生活教育视域下美工游戏环境创设成效。
4.生活教育视域下美工游戏材料投放手册:深入分析生活教育视域下的美工游戏材料投放,充分挖掘日常生活材料在幼儿美工游戏中的作用,形成个年龄段生活教育视域下美工游戏材料投放手册,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参考运用。
5.生活教育视域下美工游戏案例集:在实施活动过程中,将精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编制成案例集,以直观的形式展示生活教育视域下美工游戏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以及活动成果。
6.幼儿美工游戏作品集:收集优秀的幼儿作品,按照活动主题及表现手法进行分类,以图片的形式展示幼儿在活动中的成果,激发幼儿美术创作能力。
7.幼儿美工游戏作品分析案例集:在研究过程中,总结美工游戏作品评价的指标与方法,内容包括幼儿创作过程及作品内容,从不同主体出发对幼儿作品进行多元化的分析与评价。精选一些较全面客观的分析案例,编制成案例集,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参考。
8.优秀论文集:在科研活动中将深入探讨的重要主题整理为学术论文,提交到相关领域的学术期刊进行发表,从而推动教育理论的发展,丰富教育实践的内容。
九、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1.课题组成员具有丰富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历。他们的研究能力强,具有多年的教育研究和教学实践经验,发表过多篇相关领域的学术论文,有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和合作研究经历,能够高效地协同工作,保障课题的顺利进行。
2.我园有着丰富的幼儿园美术领域研究经验,在探究让幼儿联系生活经验进行美术欣赏和创作活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和理性认识,还积累了一定的美术资源,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3.课题研究前期已经围绕本课题收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并进行了初步的调研工作。目前,我们已经对相关的理论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对实施美工游戏活动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认识。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将继续深入调研,积极借鉴国内外的优秀经验和做法。
4.本课题的研究资料主要来源于实地考察、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途径。我们的园所将全力配合,为我们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研究。此外,我园为本课题的开展提供一定的经费保障,包括美工游戏活动材料的添购、专家指导、成果印刷出版等费用。
十、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
课题组主持人:田雅芸 统筹、组织
子课题一组长:郑纯
组员:陈允诗、俞星怡、曹菁、管丽娟、吴健兰
子课题二组长:丁一博
组员:陈花英、吴晓平、朱海珍、张梦兰、洪婉辰
子课题三组长:唐莹
组员:钱彩月、石生凤、王佳蓓、卢芬、王敏
其他核心组成员:胡建芳、李鸿雁、陆雪琴、陈允诗、王佳蓓、吴晓平
十一、主要参考文献
1.马菁.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指导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2023(5)
2.顾娟.回归生活 放飞心灵--幼儿美术教育实践探索[J].基础教育论坛,2022(16)
3.彭捷.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2023(5)
4.徐丽霞.探究主题背景下幼儿园美术游戏化教学策略[J].今天,2023(4)
5.庄丹.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J].文理导航,2023(12)
6.李春萍.为生活而艺术的创美教育课程[J].山东教育,2023(12)
7.袁蕊.回归生活放飞心灵——幼儿美术教育实践探索[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2023(3)
8.陈燕青.生活即教育 体验筑成长——体验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探索[J].名师在线(中英文),2023(7)
9.李慧霞.教育回归生活理念下幼儿园课程实施问题及解决策略[J].当代教研论丛,2023(3)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