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第二学期课题研究成果:课题随笔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6-30 09:20:41 浏览次数: 【字体:

课题随笔:浅谈美术教学的重要性

                        陈志轩  2023.2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幼儿美术教育的要求:《指南》明确了幼儿艺术活动的价值倾向,表明学前幼儿的艺术教育应该关注幼儿运用艺术形式来感受世界、认识世界、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看法,而非对世界的刻板复制。提出幼儿艺术活动的学习特点,注重幼儿对各种艺术形式的感受、体验、探索等经验的积累,借助对艺术的自我感悟与自我体验,从而实现对世界及生活中的艺术自我表达与创作。美术的趣味表达能力支持幼儿发展良好的学习品质。美术包含点、线、面、形、色彩、肌理、空间、材质等多样的元素,美术材料和表现方式极为丰富。幼儿美术经验的获得就是通过给幼儿提供丰富的美术要素,实现美术相应的材料与方式,让作为主体的幼儿通过不断探索材料发现美术材料、习得美术语言,在不断与材料、环境进行互动的基础上习得美术核心经验。因此,开展趣味美术活动,可以引发幼儿想要主动表现的意识的萌芽,激发幼儿主动表现的兴趣,鼓舞幼儿敢于大胆表现的勇气。但在实际教育过程中,仍存在以下问题:1.教师缺乏有效观察的能力,难以提取活动中的教育点,把握教育时机。2.教师群体普遍缺乏美术语言专业知识,难以给予幼儿专业的教育。3.师幼缺乏美术语言核心经验的学习。大部分教师对“范画”与“示范”存在着认识的偏差,认为“示范”等于出示“范画”,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缺乏正确的引领,在美术活动中幼儿的知识、技能总是原地踏步,没有得到发展。4.活动中缺乏正确的评价方式,在去小学化进程中,美术活动不再以“像不像、美不美”作为幼儿作品的评价标准。但教师也无法运用专业的评价方式来促进幼儿在艺术表现与创作过程中的观察、思考,评价环节缺乏有效性。

针对以上问题,遵循以下策略能够有效提升幼儿园美术活动设计与实施质量。明确美术活动重难点,提升活动质量引导大、中、小各年龄段幼儿感受美术的丰富性、趣味性,进行趣味表达,是幼儿园美术活动的重点。通过美术趣味表达,想象力、创造力、认知发展水平得到提升则是幼儿园美术活动的难点。

分析3—6岁这个年龄段幼儿在美术领域的身心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认知经验,以及地域特点及社区、家长资源,立体化进行幼儿园美术活动的设计与运用,以环境来对幼儿开展美育,以材料来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以趣味活动形式来刺激幼儿表现,则是明确重难点之后的有效途径。研究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内涵,解读幼儿美术活动的设计意图通过查阅文献,开展理论研究,明确幼儿美术语言的内涵,分析、了解美术教育对幼儿的价值,激励教师思考如何开展美术教育。

  开展访谈、调查,了解幼儿、教师、家长对美术活动的认识,以及对幼儿美术兴趣的理解。转变幼儿园教育发展理念,发展趣味美术的幼儿园特色项目。将趣味美术活动作为幼儿园发展重点,组织教师进行学习、研讨、开发。以教研活动推动科研活动开展,教师以研带教,以教促研,开发趣味美术园本课程。

  组织教师参与针对性培训学习,学、思、行结合。组织教师积极参与省内外美术培训学习活动,回园进行二次培训,将先进美术教育理念,带进幼儿园,结合幼儿实际情况与园所地域特色开展美术活动。

 

课题随笔:基于水乡文化的课程开发

                                                           许靖涵  2023.3

水乡文化,我们从自然资源、民俗风情、民间艺术、民间游戏、乡土特产、本土经济等方面挖掘乡土资源,并按类划分。师幼共同开展系列实践活动。如:孩子们在参观完捕鱼节后,生成了主题活动“快乐捕鱼节”,孩子们开展了《体育活动:水乡捕鱼人》《综合活动:迷人的水乡》,萌发了做水乡美食的愿望,进而生成了游戏区域“水乡美食馆”。

更多地关注幼儿生活的环境,用幼儿的视角去看周围的环境,教师更多的从关注教材转向关注幼儿的经验。将教师研究文本教材的视角转向研究幼儿的生活,研究幼儿的经验,研究幼儿的兴趣,研究幼儿的需要,为走向经验的幼儿生成的活动,做好准备。

方言童谣是社会发展的产物,纷芜繁杂,不是每个方言童谣都适合幼儿,从浩如烟海的方言童谣中遴选精华,建立一个随手可用的方言童谣。

为了充分挖掘每首童谣的教育价值,开拓童谣教学的多维度,对于每一个童谣都进行重点分析,深度解读。重点围绕“教育点、兴趣点、生成点”进行解读。

挖掘材料——水乡文化与幼儿园生活课程的融合。采菱、捕鱼、踩藕等水乡民俗节日吸引了四方来客,水乡小河的灵动、柔美带给人美的感受与遐想。为此,将“水乡文化”整合于幼儿园课程中,本着生活的理念、教育的意义,提炼、拓展水乡文化底蕴,多视角、多途径开拓水乡文化资源的利用价值。在实践中紧紧把握“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深度挖掘主题活动、区域活动、生活活动,让水乡文化多元发展的价值有效的内化在各个时空中。

1.乡土童谣传唱,锻造快乐生活。

水乡文化的杰出代表就是乡土童谣了,它以篇幅短、童趣浓、韵律美的特点吸引着孩子们。我们遴选一些生活化、口语化的童谣让幼儿吟诵,在幼儿开阔视野、增长经验、陶冶性情的同时,使我们的本土传统水乡文化得到进一步的传承和发展。

2民俗节日传承,丰富社会认知。

我镇独具里下河水乡独特的湿地风貌,借助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举办了原汁原味的捕鱼节、美食节、草莓节、采菱节等一系列节庆活动,吸引了远道而来的朋友们。我园借助这些充满着水乡风情的特色节日,带领孩子走进多姿多彩的水乡文化,开阔幼儿的眼界,使幼儿走进社会,融入社会。在捕鱼节中由家长带领孩子全程

将水乡文化特色融入幼儿园各部分环境之中,走进幼儿园,映入眼帘的是九曲长廊、小桥流水,荷花池、睡莲池、满池欢乐的鱼儿使人感受到“鱼米水乡”的氛围,在往里走醒目的“宝宝涂鸦墙”鹤然在立,它寓意着以幼儿为本。走道观赏充分体现里下河水乡特色:烟波荡漾的湖面,一只只快乐的大闸蟹在墙面上横行霸道,农家的农具、渔民的装衣挂在了墙上。大闸蟹的设立更加栓释着以“幼儿的方式教育幼儿”为理念,而为幼儿创设着平等、和谐、宽松、利于对话的人文环境。将水乡田野中蕴藏的自然材料引入课堂,体现了重实、重节和崇尚返朴归真、回归自然的精髓。

 

艺术随笔泥塑活动的心得体会

                        洪寿英  2023.4

泥塑是我国的传统民间艺术,因其具有独特的稚拙感、表现力和装饰性而颇受幼儿园青睐。泥塑活动由于其操作材料本身的特性,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还具有独特的价值。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

一、运用拟人化的引导语言,带孩子走进泥塑活动

泥塑这一造型艺术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可我当我第一次拿出橡皮泥时,孩子们并不是很感兴趣。于是,请他们看老师捏塑:“会变魔术的小宝贝”——一团小小的彩泥孩子们这样赞叹,兴趣由此产生了。我适时引导:“这件宝贝叫做彩泥,摸摸看,什么感觉?”孩子们由此了解了彩泥的特性。“彩泥宝宝想跟你做朋友,你愿意吗?”看着孩子们兴奋地眼神,我知道,走进泥塑活动的第一步,成功了。

二、边做边说,手口一致完成泥塑技能学习

《指南》告诉我们:班幼儿正处在精细动作迅速发展期,他们的大动作已经逐步完善,而手指精细动作相对较弱,泥塑活动恰恰是对孩子的精细动作有要求的。根据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我想到了让孩子边做边说,手口一致地完成技能学习。

今天的泥塑活动主题是彩泥罐子,活动开始前我先让幼儿欣赏各种泥塑罐子的做品,先观察罐子的形状特点,然后在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做出有自己特点的彩泥罐子,不拘泥于标准的罐子样子。孩子们都做的非常好每个人都发挥出了自己的想象力。后来我又让幼儿用泥盘成条状一条一条的盘起来的罐子,先把泥揉成圆球再把圆球搓成条状盘成罐子的形状。总之,我们应该意识到每个幼儿都具有创造的潜能,在此基础上,要鼓励、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并接纳幼儿的作品,不要过分强调技能技巧。

 

 

课题随笔:打连厢

居寅   2023.5

 打莲厢是广泛流行于民间的一种舞蹈,表演者敲击身体四肢、肩、背各部,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边唱边舞,历史悠久。苏州的吴侬软语被称为“中国最美的语言”,而为了传承苏州方言这一传统文化,我们更是提倡幼儿说苏州话。本次活动借助打莲厢这一载体,通过苏州传统方言童谣和现代电声音乐的有机结合,让幼儿在载歌载舞的表演中,体验传统民间文化的神韵,感受传统文化与现代音乐结合的和谐之美。

在跟着音乐的时候,刘州的动作总是慢了一拍,然后我给他喊着拍子可以跟上,不喊跟音乐又是卡不上节奏,面对打连厢这种节奏性的舞蹈,刘州的动作和节奏的感受不能相互协调,所以节奏感较差。节奏是整个音乐的生命,培养良好的节奏感不只是靠耳朵听和头脑的理解,也需要人们在运动中体会音乐的美和音乐的流动性。幼儿的音乐感培养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使幼儿融入到音乐教学中去,使幼儿通过自身的理解来感悟音乐的节奏,从而可以使幼儿更好的掌握音乐的节奏感,使其对音乐的兴趣得到增强。

于是我便采取了措施,第一,采用游戏的方法对幼儿的音乐节奏感进行培养。在学习音乐的初期一定是要学习音乐的节奏,节奏的教学是音乐教学的第一课,所以节奏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节奏是整个音乐美感的,是整个音乐的生命。但是对于一个幼儿来说,单调的学习音乐的节奏是一-件十分烦躁的事情,并且对于他们未成熟的大脑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第二,鼓励幼儿用动作去表现音乐的节。在利用听觉感知完音乐的节奏后,我们可以鼓励幼儿利用身体去做各种动作,如跺脚、拍手、晃动身体等,并在此时加上一些拍节,例如,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教师可以在幼儿听音乐的同时告诉他们这些是几拍节的,鼓励幼儿一边听音乐一边用手拍节拍,或者鼓励幼儿听音乐的同时大声地唱出来。将节奏带融于歌曲中来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

在这一些的措施实施两周后,他有了一些变化,在节奏强的音乐点上可以卡上了,一些不太明显的依旧有些困难,但我相信他一定可以的。

 

 

 

课题随笔水乡房屋引发记

管丽娟  2023.5

今天我们要画“水乡房屋”,交代完要求后,小朋友开始各自操作了。画了一会,就有声音说“老师,我不会画,你帮我画好吗?”

每次上美术课,总有几个的小朋友都会拿着笔,左看右看,看到别的小朋友差不多画完了,他就会眼睛通红的发出这一信号。刚开始,我便帮他画了大概的模型,然后让他自己画,可到下课了还是和刚刚的一样,看着那求助的眼睛,于是我便帮他了。但后来我发现,每次都是这样。我想这可不行,“不会”不是问题,“不学”才是问题。

我分析了一下,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家里比较宠,在许多方面都是由家长代劳,所以遇到困难都是求助于他人,依赖性强,另一方面是或孩子在求助时我总是说“老师帮你”,“帮”字给孩子的依赖心理找到了支点。于是,我应一方面做好家园沟通工作,让家长在家里提供画画的机会,另一方面是我应该把“帮”字改为“教”字。

今天又是上美术课,有些孩子又喊:“老师,我不会画。”我说:“好;老师教你画!”我握着他的手一边画一边讲解,画到一半后让孩子自己画。并鼓励他们:“你很棒,画的很好喔。”几节课下来,他们都愿意自己动手去画了。

孩子在课堂是这样,在生活上也是如此。总以为他们还小,各方面能力差,其实这样反而增加了孩子的依赖心理,为此我们应该授以孩子“渔”非“鱼”,只有这样,孩子才能一劳永逸。

 

 

 

 

 

 

 

 

 

 

 

 

 

终审:斜塘街道星湖幼儿园
分享到:
【打印正文】

总园地址:苏州工业园区斜塘街道淞泽8区内

传真:0512-62726661

电话:0512-62726661

邮箱:806277923@qq.com

内容主体:斜塘街道星湖幼儿园 备案号:苏ICP备06048641号-3 技术支持:苏州工业园区教师发展中心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